米乐M6app新闻中心
米乐M6app下载年终盘点 2021年医药供应链全景分析
企业新闻 2023-01-03 20:48

  米乐M6app下载年终盘点 2021年医药供应链全景分析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启之年。随着我国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着眼于医药供应链,呈诸多新特点新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10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530亿元,同比增长22.8%,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76.7%。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和诊疗活动的逐步恢复,医药工业的收入利润端快速恢复,特别在药品集采、医保谈判、DRGs付费等控费手段下,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新消费新零售时启等多重因素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碎片化、C端用户需求增加等一系列影响,医药工业企业注重提升供应链管理、协同能力,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2021年1季度药品流通市场全面复苏,行业增速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1-3季度行业增速保持恢复态势,全国医药商品销售总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0%。初步预计2021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总额达到2.6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

  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加速整合、市场集中度提高、数智化程度加强、业务模式转型等发展趋势。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能力进一步增强,提高城市药品流通服务能力。医药流通企业纷纷搭建自有医药物流体系,集成应用多种自动化物流技术打造现代医药物流中心。

  根据米内网数据,受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推进等影响,2020年终端市场规模近5年来首次呈现负增长。三大药品终端销售额为16437亿元。在疫情管控过程中,公立医院承担着主要作用,全年终端销售影响最大。而零售药店由于销售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反而逆势呈现出正增长态势,是三大市场中唯一呈现正增长的市场。从终端结构来看,公立医院终端仍然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2021年上半年我国三大终端药品销售额达8393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占比为63.8%,零售药店占比为26.4%,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占比为9.8%。

  2021年上半年零售药店终端增长稳定,药品销售额达2218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实体药店市场药品销售额达2027亿元,同比增长3%;网上药店市场药品销售额达192亿元,同比增长60.9%。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医药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正在成为新的趋势。在疫情期间,医药电商彰显了互联网在产品、服务与效率等方面的独到价值。

  2020年网上药店销售规模为1593亿元,比上年增加591亿元,同比增长59.0%,是近四年增长的高点。疫情催化网上药店高速发展,积累健康流量、技术和配送资源,预计2021年将突破2200亿。医药电商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成为互联网医疗盈利增长极。

  截至2020年底,全国超过17%的药店接入了美团买药平台,在美团、饿了么展示页排名前五的药店基本上占据了其周围2~3公里80%的流量。说明:随着消费行为的改变,加入大型电商平台的药店会继续大幅度增加;消费行为的改变会导致经营模式重心的改变,很多连锁药店都把发展医药电商视为未来战略重心。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行业洗牌期来临,格局逐渐成型,医药零售新增量、处方外流、医保支付接入、服务延伸四大趋势将主导医药电商的成长。

  医药物流规模快速增长,市场、业务需求多样化、订单碎片化、配送末端化、物流降本增效、一体化解决方案等需求特征对物流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医药制造业、医药流通业全面稳定增长,医药电商的持续蓬勃发展,初步预计2021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超过850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15%。

  增长原因主要包括2021年我国医药行业全面恢复,是推动医药物流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疫苗、血液制品等生物制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拉动医药物流费用的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了医药电商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由于医药电商的物流费率相对较高,带动医药物流费用规模的增长;此外,建设医药物流定制化、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完善应急保障能力等因素,导致费用增加。

  全国医药物流直报企业不同类型的医药物流中心数量逐年递增,2020年已达到1170 个。反映出医药物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医药供应链扁平化、行业集中度提升等发展变化。医药物流仓储改扩建趋势明显,智能化物流中心不断投入使用,初步预计2021年医药物流仓储规模进一步扩大,将突破22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5%,医药物流中心向高度智能化发展。

  2020年医药物流专用运输车数量为38582辆,同比增长11.91%,已经连续4年增长率超过10%。初步预计2021年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医药运输车辆向轻量化、大空间、温控精准、安全环保、易于操作、多温区等方向发展。

  医药流通企业根据业务和管理需求上线所需要的信息系统,行业企业已基本完成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但经过对行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尚有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欠佳,因此,相关信息化系统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提高医药物流整体信息化水平,才能实现行业整体高效率、高水平的发展。

  自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取消了“从事药品第三方物流业务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以来,药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快速发展。根据全国各省市发布的相关公告,不完全统计我国药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已达到377家。为了规范行业有序发展,全国已有19个省份陆续出台了适用于本省的药品第三方物流相关政策。

  但由于各省域政策的差异性,呈现出对委托方的资质要求不尽相同、对受托的药品第三方物流企业资质要求不同、对药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硬件软件和机构人员的要求不同、部分地区对于药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资质有要求等政策特点,企业在领会各省份政策精神、申办资格等方面仍面临影响企业效率的情况。

  通过对药品三方物流企业的盘点分析,主要特点包括: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占比超60%;约80%企业主营业务为医药批发零售,专业从事物流的企业较少,占比约20%;具备药品冷链物流业务能力的企业较少,约占总数的40%;药品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延伸阅读 权威发布|我国药品第三方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陆续发布利好政策、人们对医药安全的重视、医药冷链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医药冷链快速发展。经分会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医药冷链市场销售额达3903.4亿元,同比增长14.97%。2021年随着新冠病毒疫苗集中批上上市,生物医药产业持续繁荣,近年国内医药冷链市场规模将持续上涨,初步预计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预计2021年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规模将达到220亿元。(延伸阅读 原创首发 中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2021))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药物流标准化工作组牵头制定12项医药物流标准,涉及设施设备验证、药品物流、冷链物流、医药冷藏车、阴凉箱、保温箱、IVD、医学检验、院内物流、承运商审计、冷藏车认证、医药物流人才等方面以上标准的发布、实施、修订,实现我国医药物流标准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大力的提高了我国医药物流标准化水平

  其中,《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的推行,有效确保了冷链药品的储运安全。据统计,米乐M6app下载已有20余省市的200余条招投标项目将此标准作为投标资质之一,包含省疾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政府、生产、流通和终端企业。

  今年3月,商务部、工信部、中物联等8部委发布《深入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用5年时间培育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实现供应链优势培育取得新成效、供应链效率效益得到新提高、供应链安全稳定达到新水平、供应链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今年10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描绘出“十四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药品流通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着力破除药品流通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药品供应保障服务能力、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向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十四五”期间,农村药品流通网络建设、城市药品流通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行业布局逐步优化;第三方医药物流、药品冷链物流、中药材物流规范发展,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互联网+药品流通”、新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交流、中医药对外贸易将大力发展;同时对于标准化、人才、经营管理、统计服务等基础工作也会进一步增强。

  今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方向,对提高医药产品物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四大重点包括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医药冷链全程无缝衔接信息化管理;提高医药冷链物流和使用环节的质量保障水平;完善医药应急冷链物流体系。

  同时,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双碳绿色、数字智慧等高频词格外亮眼,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热点重点领域将始终贯穿于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中,飞速发展。

  “4+7”药品带量采购、分级诊疗制度、新药品管理法、疫苗单独立法等系列医改政策叠加,对行业产生一系列影响。对医药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对流通环节成本进一步压缩提出更高要求;采购品类扩围,生物药、中成药采购来临;订单碎片化、智能拆零拣选功能将成为运营规划重点;取消GSP强制认证,实行全过程监督,加快药品追溯体系建设进程;对涉及疫苗安全的物流环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等。

  “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政策等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长处方“的医保报销政策,探索医疗卫生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疗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提出积极探索信息共享,实现处方流转、在线支付结算、送药一体化服务。

  综合以上政策影响,“十四五”期间将逐渐形成扁平化、柔性化、集约化、国际化的以技术驱动的智慧型医药供应链。敏捷、柔性、韧性成为医药供应链的新特征,对专业化的医药物流服务需求愈加迫切。未来,行业将涌现一批资源要素聚集、网络布局合理、辐射带动明显、多仓高效协同、可构成多层次物流网络的典型现代医药物流企业或联盟,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一体化的医药供应链服务。

  科技赋能医药供应链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以信息化推动标准化的运营与流程作业管理,以数字化支持准确的决策与主动预警防范,以智能化发挥物流的规模效益与提高作业效率。实现成本降低、风险可控、质量保证,使用客户有良好的服务体验。

  行业竞合进一步升级,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节奏加快,医药供应链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物流企业与医院、药房、连锁药店等终端机构之间建立经营战略联盟,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降低医药企业物流成本,提高医药供应链集约化水平,实现面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通过管控平台、仓储平台、运输平台、信息平台构建智慧医药供应链信息平台,统一业务接入、统一任务调度、统一资源分配、统一监管稽核。实现全场景适配生产、流通、电商等不同业态、一体化满足TOB、C、F物流作业模式。

  服务模式多元化、企业类型多元化的医药供应链格局逐渐形成,满足终端用户持续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未来智能化、特色化、平台化的药品供应链服务企业将成为行业的新生力量。医药冷链、温控新技术将不断研发,例如绿色高效、米乐M6app下载深低温的温控系统;能够延长时效、多规格智能箱的包材系统;高精度、高速度、高安全性的温湿度传感系统等。

  5G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驱动医药供应链数字化改造与升级,促进行业企业“上线上云上平台”。药品流通传统模式逐渐优化,实现要素、结构、流程、服务的迭代式升级。

  自动化仓储设施设备集成发展,各个流程环节集成对应智能设备,有效节省人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保证吞吐量;更加贴合医药市场特点的医药运输专用车辆投入使用,轻量化、大空间、高效能、高品质、高标准的组合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医药运输专业化水平;医药专用制冷机组研发上市,具备双向通讯、冷机管理系统、辅助加热系统、定制除霜系统等特点,实现精准温控。

  数智化将推动行业运营管理标准化、米乐M6app下载经营决策科学化、预警防范精确化,推动加快形成成本降低、风险可控、质量安全的智慧医药供应链体系。